赵晓雷: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任务。如何科学把握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互相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的新趋势,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更好地完成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目标。

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看待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特征?自2010年以来,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基础上,对国际贸易和投资制定更高标准的规则,以期凭借其在全球市场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优势,继续掌握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面对全球经贸体系和治理规则的新一轮调整,中国应树立积极和包容的战略思维,以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的积极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此,我们实施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和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使世界各国能够有效利用包容性投资和贸易规则安排,促进经济贸易发展。

我国应如何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实现规则和制度的创新,发展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同时增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建立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这是中央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中国对外开放需要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随后,相继在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设立自贸试验区;2018年,设立海南全岛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我国通过自贸试验区这种形式,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有利于提升经济开放的水平。

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可以通过政府职能转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投资领域、服务领域和金融领域的开放,完善制度保障,在这些方面进行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试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的经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建设自贸试验区,彰显了积极主动和全方位开放的态度。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这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新的制度架构,培育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的优势;通过对标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贸易和金融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开放型经济,并为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供支持。

应该怎样利用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促进世界经济的开放、包容和协调发展?为使中国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走向高端,需要实现高端要素的集聚,金融业的发展往往有利于实现这种集聚,因此,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显得特别重要。2015年10月发布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提出了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等任务,并要求探索金融服务业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种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有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引领我们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应怎样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和有效的方向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公共产品,其框架应该是开放的和建设性的。中国既要以开放的姿态主动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要本着国家利益原则和公平、公正、共享、互惠原则,努力争取引领性话语权。应该对照国际高标准投资准入及保护规则促进投资领域开放,对照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适应全球资本流动自由化趋势试验金融开放监管制度,将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形成一套适应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同时,在国际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维护全球多边贸易协定,在惠及各方的全球性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闭